一套兩室兩廳、80平方米的住房,能夠擠進24個女生;12平方米的一間屋里,也能擠著住上8人……不少租房的房東更是放言,現在的群租是“能擺多少床,就住多少人”。
記者了解到,早在去年住建部就發布實施《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其中對于群租有了明確的限制規定,但是由于濟南至今尚無“人均租住建筑面積低標準”,也讓相關管理辦法成了一紙空文。而上海等地已開始界定相關標準,要給群租這匹野馬套上“韁繩”。
【群租廣告】 貼滿高校周邊小區
女生公寓、男生公寓、床位出租……2月4日,記者在歷城區東環花園小區內看到,各式各樣的群租廣告,貼滿了小區內的一面墻,而東環花園的群租亂象,只是附近小區的一個縮影,由于靠近山東大學洪家樓校區,校區周邊的老小區,幾乎都會出現類似的群租攬客廣告。不少學子模樣的年輕人,就在這些廣告前兜兜轉轉,尋找合適的床位。“今年就要畢業了,但是還準備考研,7月份就要離開學校、不能再住宿舍了,所以只能臨時租個床位,接著備考。”正在尋找床位的大四學生小周,即將成為群租客。她介紹,由于新學期的到來,返校的學生使得群租價格更高。現在有的學生提前返濟,為的就是找個盡可能好的群租床位。
小周介紹,不少房東瞅準學生群租房屋的熱潮加緊攬客,也讓群租者的居住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這其中,四人房難覓蹤影,多是六人房、八人房,稍微大點的房間或客廳,直接就能住上十人以上,“這些群租的房子都是老房子,每間也就在十平方米左右。雖然便宜,但住著實在是憋屈。”
【房東放言】“能擺多少床,就住多少人”
高校周邊群租房的環境究竟如何?按照群租廣告上的手機號碼,記者隨即撥通了幾個群租房東的電話,商量著要看房。很快,就有房東領著記者到各處去看床位。
東環花園一處兩室兩廳的房屋內,記者看到,除兩室內各住著6個女生外,餐廳及客廳內也安放著6張上下鋪的雙人床,合計共住著24個女生,而房屋內的使用面積也僅僅在80平方米左右。房屋內,到處是私扯的電線和插銷板,有的床位上就放著筆記本電腦,床下則放著熱得快、電飯鍋等物品。老式房屋內,除廚房、陽臺外,僅配有一個衛生間,里面有一個抽水馬桶和簡單的淋浴設備。
類似的景象,也出現在山東大學的教職工宿舍內。
有住在群租公寓的女生介紹,房屋一到夜間就非常混亂,畢竟是多人合租,“用電負荷大時,線路往往跳閘。特別是上廁所很不方便,有時只能跑到外邊的公廁去解決。”
當記者詢問是否有較為寬敞的合租公寓時,有房東就不屑地表示群租都是這個樣子,不是“想住幾人間就有幾人間”,而是“能放多少床,就住多少人”。
群租多在老小區,帶來安全隱患
幾番調查下來,記者也獲知,將房屋進行群租的,通常不是房東本人,而是一些“二房東”。他們在了解高校周圍有房源出租后,通常會以較低的價格長租下來,然后再對房屋進行改裝,安裝床位,隨后以出租床位的形式賺取差價。
走訪過程中,也有居民向記者反映,群租多在老小區內,也會給小區帶來安全隱患。
“群租的人多了,來小區的陌生人也多了,管理起來挺難。”市民宋先生說,令他擔心的是,群租會給社區的消防帶來安全隱患。“很多學生都會使用熱得快、電飯鍋等電器,一旦使用不當,就可能引發火災。”
在濟南,群租監管遭遇空白
針對市民反映的群租問題,記者聯系到歷城區房屋管理服務中心租賃科,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濟南房屋租賃的相關備案,仍舊依靠租房雙方自愿,并沒有強制措施。而針對群租現象,由于沒有相關的監管法規,也無法實現對群租房東的監督與管理。
記者注意到,從2011年2月起,為了抑制群租,住建部的《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就已開始實施,其中明確規定,“出租住房的,應當以原設計的房間為小出租單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積不得低于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低標準。廚房、衛生間、陽臺和地下儲藏室不得出租供人員居祝”違反相關法規,高處罰可以達到三萬元。
在濟南,是否有“人均租住建筑面積的低標準”呢?對此,濟南市房管局房政處則回應,現在濟南尚無對于人均租住建筑面積的界定標準。
【相關鏈接】
上海低人均承租面積不得低于5平方米
對于群租,北上廣這些大城市又是如何管理呢?據媒體報道,上海為了限制群租,已從2011年10月開始出臺《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對“小出租單位”做了明確規定,強調不得分割搭建出租或按床位出租,規定低人均承租面積不得低于5平方米,以解決群租問題導致的不良影響。
而在青島,對于市民投訴為集中的群租問題,其相關部門也開始擬制定相應的界定法規,對“人均租住建筑面積的低標準”作出界定,從而對日益嚴重的群租問題進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