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煤炭技術學院前身為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技工學校,2007年11月與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干部學校成功整合,隸屬于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1954年,座落在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故鄉——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占地面積205畝,建筑面積62664平方米。
山東煤炭技術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工258人,教師100人,其中獲碩士學位5人,高級講師31人,講師42人;教師編寫9種全國技工學校統編教材;現開設礦山機電、綜采綜掘、采礦技術、通風與安全、數控技術等31個專業,其中煤礦電器設備維修專業和煤礦機械設備維修專業為省名牌專業和重點專業。
山東煤炭技術學院現有58個教學班,在校生4254人。
山東煤炭技術學院辦學條件優越。有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實習樓、培訓樓、圖書樓、學生公寓等建筑;有1個安全展室、6個多媒體教室,4個微機室,配備微機492臺,實現了校園網絡化、信息化教學;有電工、鉗工、液壓、PLC等22個實訓車間,有先進的煤礦安全技術實訓基地,有10多個院外實習基地;圖書館藏書55610冊,有400米標準跑道田徑場及塑膠籃球、排球等體育場地。
山東煤炭技術學院堅持開放式、多元化辦學。先后建立了淄博礦務局職業中專、淄礦集團公司職工中專、省委黨校函授分院,2006年12月31日經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更名為山東煤炭技術學院;按照“攀高”、“嫁接”、“聯姻”辦學思路,先后與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山東科技大學、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山東職工教育辦公室等10余所院校進行聯合辦學,辦學層次逐步提高。強化短期培訓工作,被批準為“淄博市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基地”、“山東省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級考核指定培訓點和中心考場”、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批準為二級安全技術培訓機構、省“金藍領”培訓基地、“技能扶貧”學校、試辦“技師班”學院,每年培訓學員在5000人以上;采取全員全年招生、訂單式招生等措施,每年招生2000人以上。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先后與省內30多家大中型企業合作,學生安置率100%。形成了技校、干校、職工中專、職業中專、大專一體化和中高級、長短期培訓及職業技能鑒定為一體的綜合性培訓基地。
山東煤炭技術學院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立院。確立了突出特色,適應市場,提高質量,服務煤炭企業和社會的辦學指導思想。積極推行一體化教學,實現了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場地的“三統一”,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多次在國家、省市院校技能比賽中名列前茅,為學院爭得了榮譽。
山東煤炭技術學院推行精細化管理,制定了《崗位職責、工作標準和考核細則》,每個工作崗位都有規定標準和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檢查和考核,形成了人人參與管理、時時處處見管理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管理新體系。
山東煤炭技術學院構建“和諧校園”。注重對教師愛崗敬業職業道德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和教育,強化治安保衛和穩定工作,形成了“嚴謹治教、精益求精,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風,“勤學苦練、團結上進,行為規范、品學兼優”的學風,“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院風。50多年來,為國家煤炭生產建設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3萬余名專業技術人才,培訓了4萬多名在職職工。
山東煤炭技術學院先后被國家、省、市、集團公司評為“職業教育先進單位”、“職業技術培訓先進單位”、“雙文明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校”、“省級重點職工中專學校”、“職工中專示范學校”、“山東省技工教育先進集體”、“全國煤炭系統小康住宅先進單位”、“全國煤炭教育先進單位”。獲山東省“花園式”單位和淄博市“綠色文明家園”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