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政策法規 >> 現代學徒制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一、現代學徒制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學徒制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發達國家提升員工技能的重要途徑,在我國也有長期的實踐和探索。20世紀50年代我們國家就有“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的構想和實踐。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現代學徒制在國外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制度,而且運行良好。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等國在實踐中發現學徒制對提高青年就業能力和企業生產率效果明顯,并著手對傳統的學徒制進行調整和提升。經過多國實踐,現代學徒制正在全球范圍內煥發出越來越強的生命力。重視并花大力氣推進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就是因為現代學徒制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校企協同育人,切實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切實提升企業發展質量,促進校企良性互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 現代學徒制是職教發達國家的共同選擇
現代學徒制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進行崗位技能訓練,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當前國際公認的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和主導模式。在德國,企業高度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500 人以上的大企業學徒制參與率高達91%。在英國,現代學徒制成為實施國家技能戰略的重要途徑,并提出要讓學徒制學習成為16 歲以上青年的主流選擇。歐盟中等教育層次共有學徒370 萬人,另有570萬學生參加了企業培訓。世界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也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實踐,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經費保障體系。
(二) 現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
中央領導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在職業教育相關的批示和指示當中,多數集中在校企合作領域。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充分展示了在專業層面堅持工學結合、在學校層面深化校企合作、在產業層面推進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符合學校和企業的根本利益,彰顯職業教育的根本特征。特別是在當前國家層面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更是成了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一種形式,成為解決制約職業教育發展諸多問題,如實習實訓條件不足、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強、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等的關鍵。重視和推動現代學徒制,有利于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少走彎路,試點工作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強調體制機制突破,突出與企業發展需求的契合,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至關重要。
(三) 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的有效載體
現代學徒制強調從職業的角度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堅持教育與企業生產相結合,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職業能力形成規律,強化知行合一,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將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過程,充分發揮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對職業精神養成的獨特作用,推進優秀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將生態環保、綠色節能、循環經濟等先進理念融入教育過程,更加有利于促進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有機融合,有利于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久久為功、探索創新的工匠精神,為打造更多的“大國工匠”夯實基礎。
二、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進展情況
2015 年,教育部遴選確定了165 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其中,試點地區17 個,試點企業8 家,試點院校127 所(其中,高職100 所,中職27校),試點行業協會13 個;共計參與企業1 878 家,院校370 所,試點專業535 個,涉及學生36 228人;各試點共承諾投入資金5.9 億元。在初步實踐的基礎上,2016 年我部組織專家對試點單位的任務書進行了審核,終163 家通過審核備案,1家試點單位的任務書未通過審核,1 家單位主動申請放棄試點,這將使得試點工作的預期效果更有保障。目前,審核通過的任務書已在教育部網站公布。
(一)試點工作主要特點
1.工作部署次第推開
2014 年2 月26 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措施,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做出具體要求,標志現代學徒制已經成為國家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戰略。2014 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對以職業院校為主導開展的學徒制進行部署,明確了試點目標、內容、范圍及工作安排。2015 年,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對以企業為主導開展的學徒制進行了安排。發改委、教育部、人社部聯合國家開發銀行印發了《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技術技能人才雙元培育改革試點方案》,核心內容也是校企合作育人。
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廣東、四川、云南、吉林、安徽、山東等6個省份印發了實施意見,浙江、江蘇、福建、湖北等4 個省教育廳下發了試點通知,吉林市、遼源市、無錫市、杭州市、嘉興市、湖州市、荊州市、長沙市、湘潭市、佛山市、中山市、柳州市、成都市、咸陽市、青島市等15 個試點地區,聯合發改、財政、國資、人社等部門,從緊密結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出發,聯合下發關于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完成了省級、地市級的方案設計和布局。
2.多路推進產教融合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校企積極開展合作招生、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有效推進了產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一是校企聯合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完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的招生招工制度,規范了職業院校招生錄取行為和企業用工程序,促進了學生就業。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制定《招生招工一體化管理辦法(試行)》,校企共同研制、實施招生招工方案,與合作企業簽訂《現代學徒制招生(招工)協議》,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二是進一步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加大人力、財力、設備、場地等的投入,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如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與五征集團聯合成立“五征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與奧珀家具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溫州家具學院”等以現代學徒制培養為主的二級學院。三是校企共同落實人才培養過程,人才培養方案由校企聯合制定,教學過程由教師和師傅“雙導師”共同承擔,學生考核由校企共同完成。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共同推進工學結合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任務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同時加大與企業之間人員互聘共用、雙向掛職鍛煉的力度。四是實現了校企合作發展,為企業的持續創新發展提供了技術技能人才支持,為學校人才培養能力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徑。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對接“中國制造2025”戰略,搭建協同創新平臺,促進工匠精神和技術技藝的代際傳承,加快人才資源向人力資本和技能積累轉化。
3.校企共贏開始顯現
校企共贏是現代學徒制持續推進和發展內生動力。現代學徒制試點以來,有的地方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招工難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缺乏難題得以出現轉機,企業對人才的選、育、用、留問題開始出現緩和,現代學徒制開展終目的,一是服務學生,二是服務企業,真正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通過工學交替、崗位成才的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和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技能人才保障,促進了學校與企業、專業與產業、學習場所與工作場所、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的全方位融合,促進了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提升。例如,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亞洲時代、美術瓷廠聯合實施現代學徒制過程中,企業為學生提供國家、省陶藝大師團隊和真實生產工藝的學習平臺,助力師生在全國大賽獲獎;學校為企業改善生產工藝,使用3D 打印技術創新傳統陶瓷造型,吸引美、瑞、法、俄等國同行前來創作交流。
4.規范標準逐步建立
試點單位積極建設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專業教學內容和教材。包括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緊扣現代學徒制特點,采取靈活、適宜的教學管理方式,實施模塊教學,依據崗位需要開發學習模塊;制定學徒學業合格標準、剛柔相濟的學徒制教學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標準的研制。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由學校與企業、職教專家及行業專家、師傅共同制定學生評價標準,把企業崗位任務考核標準的重要指標化為學徒學業考核指標。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以英國NOS 標準及QCF 框架為基礎,引入英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要求,制定崗位實習考核標準。天津海鷗表業集團有限公司攜手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共同制訂企業教學標準、學校教學標準、師傅聘用標準、師傅考核標準、學徒出師標準等,確保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質量。清遠職業技術學院依托醫學美容產教研聯盟等平臺,校企共同研制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校企雙導師標準、合作企業準入標準,并被確定為廣東省的通用標準。
現代學徒制標準和規范正在逐漸形成,意義重大,在試點過程中,要緊密圍繞共同育人、責任共擔以及可持續性發展方面開展實施。
5.組織工作亮點頻現
一是領導重視。例如,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吉林市等7 個試點地區,成立由主管教育副市長擔任組長、多部門共同參與的領導小組,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共同探討解決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的重大問題。二是制度先行。例如,博世汽車部件(長沙)有限公司制定《實施管理辦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校企合作制度》《學徒技能矩陣》等,為項目建設提供了系列制度保障。三是管理保障。廣東省依托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工作指導委員會,由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基于“互聯網+”的理念,開發了集企業信息發布平臺、崗位申請平臺、學籍注冊平臺、教學管理平臺、資源共享平臺、考核與評價平臺、分析改進平臺于一體的“現代學徒制智慧平臺”,加強了試點工作日常管理和績效管理。
(二)主要問題
通過對任務書的備案審查,同時發現一些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1. 部分試點單位建設內容不夠具體,操作性不強
一是部分試點地區和行業統籌規劃、政策引導不足,在引導企業發揮育人主體作用方面辦法不多;對轄區內校企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要求不夠;在統籌校企互聘共用師資隊伍方面力度不足,政府和行業的重視程度不高,缺乏明確可行的制度安排。二是部分試點院校校企協同育人責任及分工不夠明確,人才培養成本分擔機制有待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整體比較寬泛。三是部分試點企業未能保障學徒的雙重身份以及學徒的知情權、保險、工作津貼等權益,保障措施不夠落實。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截至目前,還有4 家試點單位未確定合作企業,5 家單位未明確試點專業,36 家單位未明確用于支持現代學徒制試點的資金。請各相關單位盡快落實方案,確保試點工作按期保質完成。
2. 部分合作企業的參與主動性有待提高
有的試點企業在校企協同育人方面表現被動,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交流,人才成本分擔機制建設比較薄弱。有的試點企業發揮實踐優勢,主動參與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教學內容改革與教材開發的積極性不高。
根據統計,163 家獲得備案的試點單位中,合作企業共承諾投入資金13 237.62 萬元,占全部項目總資金的22.09%。說明很多企業還沒有把學徒制作為為自己培養員工的重要渠道,主動承擔的積極性不強。
3. 激勵和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個別試點地區政府對試點工作的政策扶持不夠,特別是在落實試點學校招生自主權和對試點企業優惠政策方面存在差距,對現代學徒制工作的專項投入不夠。
部分試點行業對試點工作缺乏指導,在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多方參與的工作協調小組,落實責任制方面存在空白;在發揮行業優勢,調動行業企業資源方面尚需作為。少數試點院校在落實責任制,建立健全協調組織或機構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專人落實負責;投入不夠,多方籌措經費投入試點項目辦法不多,試點項目經費管理薄弱。少數試點企業在激勵與保障機制建設上有待完善,缺乏相關的支持政策和實施方案。
以上是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會影響試點工作的推進質量,使現代學徒制的可持續發展大打折扣。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從不太具有可復制性訂單、定向、冠名培養,進入到國家層面推進。一方面希望能夠完善制度,在體制機制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希望各個試點單位提供典型的示范案例,能夠發揮引領作用,切實推動現代學徒制健康發展。
三、下階段做好試點工作的幾點要求
(一)把握質量核心
質量是現代學徒制培養矢志不渝關注的核心。各試點單位要不斷深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各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切實根據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建立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共同加強過程管理,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
(二)突出“雙元”特征
試點單位要堅持合作共贏、責任共擔的原則,切實推進校企聯合招生、合作育人、共同評價的雙主體育人;建立健全雙導師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制度,推進專兼結合、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建設,形成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的“雙導師”制;規范職業院校招生錄取行為和企業用工程序,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對經過考核達到要求的畢業生,發放相應的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推進“雙證融通”。雙元特征非常重要,可以總結很多雙元,其本質是校和企的問題,是產和教的問題。
(三) 落實三方責任
三方責任是一個熱點問題,在實踐過程中,不僅僅是職業院校,其他學校同時存在這個問題,現象背后的問題需要大家高度關注。各試點單位要積極推進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簽好學生與企業、學校與企業兩個合同或學生、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三方協議,明確學校、企業、學徒三方責任,形成學校和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按照教育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教職成〔2016〕3 號),明確各方權益及學生培養的崗位、教學內容、工作強度及時間等,保障學生在企業期間的安全、衛生、職業病危害防護條件,落實學生責任保險、工傷保險等,將學生取得合理報酬落到實處;對于年滿16 周歲未達到18 周歲的學生,要由學生、監護人、學校和企業四方簽訂協議。特別是實習管理規定第十五、十六條規定的禁止性內容,任何學校和企業都不得違背。特別強調,實習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人才培養基本環節,是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科學組織、依法實施,確保實習內容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要求,與學生所學專業對口或相近。不允許出現學生“被實習”的現象。凡試點單位違反上述規定的,一經查實立即終止試點資格。
(四) 形成四種機制
一是統籌好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方面的資源,建立教育、人社、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動機制,共同研究解決試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由職業院校承擔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企業通過師傅帶徒形式,依據培養方案進行崗位技能訓練,采取靈活多樣的實現形式,切實形成學校和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一體化育人機制;三是打破現有教師編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縛,建立教師流動編制或設立兼職教師崗位,加大學校與企業之間人員互聘共用、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技術研發和專業建設的力度,選拔優秀高技能人才擔任師傅,將指導教師的企業實踐和技術服務納入教師考核并作為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形成教學任務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的雙導師制;四是根據學徒制工學交替的特點,建立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加強過程管理,形成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
教育部將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監控,建立試點工作年報年檢制度,對工作不力或造成不良影響的試點,將暫停試點資格。各試點單位要邊試點、邊研究、邊推廣,及時總結提煉,宣傳和推廣試點中的好做法好經驗。
作者: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王揚南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年第1期
現代學徒制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