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適合的教育:職教理解與區域行動
教育作為一項使人之成人的活動,其對象是人,目的是使人成之為人。“教育不僅僅為了給經濟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為經濟工具而是作為發展的目的加以對待的!蔽覀兂珜А斑m合的職業教育”,根本的還是以適合人的發展方式,自內而外激發潛在的素質,以保障人的健康成長,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論斷的提出,是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所決定的。十九大的新表述不僅突破了需求方根深蒂固的“物本位”慣性思維,也突破了供給方根深蒂固的“單純生產論”的慣性思維。破解這一矛盾的根本方略,就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單向度的人”。對于職業教育來說,不僅要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培養如馬克思所言的能“全面發展”或 “自由自覺活動”的人,這樣的人不是個人本位論的抽象人,應是更具主動性、更具創造力、更具人文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為與經濟社會聯系緊密、直接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必須適應經濟發展的規律。教育與經濟的關系雖是一個老話題,但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需要面對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現階段,我國的經濟正向著“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特征總體上呈現出“融合”趨勢,具體體現為兩個方面,其一是產業融合,產業的邊界開始模糊,制造業服務化和服務業制造化交叉融合;其二是虛實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順利實現這種融合,實現經濟的轉型發展,根本途徑就是堅持創新驅動戰略,且創新本身也必須實現轉型。當前,我們缺兩樣東西:第一缺創新(即金點子),第二缺能把金點子在一線變成實際產品的人。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要主動回應,自覺地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
“適合的職業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根本的還在于精準出招深化改革。這些年,江蘇職業教育不斷深化辦學體制、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從初開展農科教結合、普職成統籌,試辦五年制高職,推動中職布局結構調整,到“十二五”以來,組織開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項目試點,初步建立起具有江蘇特色、系統化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笆濉睍r期,伴隨江蘇經濟由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方式發展,職業教育同樣邁入深化內涵發展新階段,如何推動江蘇職業教育向更高質量邁進,讓職業教育發展重獲新動能。
職業學校學生大多處于15~19歲之間,這個年齡段是其職業價值觀、道德規范形成的關鍵時期。從群體的生理、情感和心理特點看,他們與普通高中學生有共同之處,但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初中時期,大部分成績不好,甚至有的學生是教師“遺忘的角落”,他們不僅文化基礎較差,對傳統的學科教學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動力不足,而且存在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自卑傾向比較嚴重等問題。大量調查表明,中職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且在自我責任感、人際責任感、社會責任感等維度均低于普通高中學生。
專業是職業教育的細胞,也是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重要標志!斑m合的職業教育”以專業建設為基礎,帶動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課程體系、實訓基地、師資建設等,形成一攬子成效。早在1996年,我們就啟動了職業教育專業現代化建設,選取機電一體化、商貿、旅游等規模較大的專業,大力推進骨干、重點專業的創建;進入新世紀,我們啟動品牌、特色專業建設,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素質作為建設的主線;“十三五”以來,我們主動適應服務業和制造業高度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積極推進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改革,由過去注重單一“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創新提出專業群建設理念,在全國率先開展現代化專業群建設
職業教育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