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新型學徒制全面推行 職教改革亟待打通產教“二脈”
關于職業教育方面的政策文件正在密集出臺。
11月21日,三部委召開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電視電話會。此前,人社部、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11月20日,《北京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行動計劃》正式發布。
不久之后,一份職業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也將正式出臺。11月14日召開的中央深改委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此前介紹,文件出臺后,還將召開會議全面部署職業教育改革。
目前,職業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緩。上述電視電話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和就業工作面臨著技能人才短缺的現實問題。在這背后,是高職高專院校、中職學校持續多年的招生難。
王繼平11月21日撰文指出,職業教育發展需進行“三個轉變”:要努力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方式由注重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辦學模式由參照普通教育向產教深度融合的類型教育轉變、辦學格局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一管理社會多元辦學轉變。
職業院校結構性招生難
2018年高考過后,廣西高職高專招生計劃為13.3萬余個,但實際只錄取10.8萬人。全國范圍內,專科招生都在日漸式微,這與近年來高考生源減少、本科高校擴招有關。
數據顯示,江蘇生源自2009年起以每年約3萬人的幅度持續遞減,高考錄取率則連年上升,2017年達到91.91%。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逐漸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
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江蘇在本科院校基本完成招生計劃后,高職院校校均生源數已不足1000人,完成招生計劃的高職院校極少。
這種情況下,很多專科大學只能在8月錄取完成后再進行一次補錄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成都市一所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的招生計劃共2200人,但降分補錄計劃多達450人。
據統計,陜西省2017年專科分類考試招生下達計劃92065名,正式錄取僅53266名,計劃完成率57.8%。62所參加了分類考試招生工作的院校只有8所院校完成了招生計劃,40所院校計劃完成率低于50%。
中職學校同樣存在招生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得到的一份調研報道顯示,四川省某農業縣一所職業中專學校共有學生1083人,而幾年前在籍學生還有四千多人。其中2017級518人,2016級495人,但2018級人數銳減為70人。
這與當地人口外流有關。該縣總人口有約28萬,且距成都市區僅一小時車程,許多青壯年勞動力帶著孩子一同外出打工。
招生減少,讓學校結構也發生變化。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共有1388所專科高校。過去十年,本科高校與專科高校占比已經從39.1%與60.9%調整至47.6%與52.4%。很多專科大學希望升為本科,抹去名字中的“職業”。教育部2018年公示的21所“新設本科學校”中,有16所學校原為“職業”或“職業技術”學校。
數據顯示,中職學校規模也一直處于穩步減少的狀態,2010年至2017年,中職學校由1.45萬所減少至1.09萬所。
“這并不是壞事,就是要讓辦學質量差、招生少的學校被淘汰。”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方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高職院校生源必然出現兩極分化,辦學實力強的學校,就業率較高的專業生源質量高,生源充足。反之,那些辦學質量較低,學校布局偏僻的院校將會出現生源危機。”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李碩豪說。
但李碩豪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總體來看,中國高職院校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出現因招不到學生而關門的窘境,因為,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以后,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強烈愿望,生源十分豐富,預計到2034年將有7000萬大學生,高職院校前景廣闊。
打通不同教育體系“立交橋”
“我覺得今后職業高中學生的升學渠道將會大大拓寬,進入本科院校的人數會逐年增長,這會是改革的方向。”四川省一所中職學校的教學負責人告訴記者。
現實中,職業高中學生考取本科高校受到指標、專業等制度限制。上述調研報告顯示,汽車維修專業的中職學生如想升入大學,必須重讀機械加工類專業,或在高三時強化機械加工方面的課程,否則無法直升本科。
這是因為專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與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尚未匹配。前者主要是以產業、行業分類為主要依據,分為19個專業大類,而后者主要還是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分為12個大學科門類。
據介紹,2017年,四川省中職生高考名額僅2500個,全省僅有435個機械類專業升學名額,其中汽車相關專業僅有2個名額。
“我覺得應該推動整個教育體系變得更加開放,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教育體系之間流動。哪怕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選擇了中職學校,但是如果想去高考,他也可以去參加高考。或者說一個學生上了高職院校,有一天想去讀本科,他也能去讀本科。反過來也是一樣。”方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目前有些流動是順暢的,比如普通高中的學生,可以去讀中職或者是高職。但是另外一條路就不是那么的順暢。我認為要打通不同教育體系的隔閡,因為人的需求是多層次、多元化的,社會的發展對人的技能、能力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他說。
推動產教深度融合
對于職業教育下一步的改革,王繼平在11月7日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職業教育既不能普教化,也不能技能化,要育訓結合。充分發揮職業院校的作用,把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包括培訓共同做起來,直接面向經濟建設第一線。”
王繼平11月21日撰文指出,要完善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體制機制和支持政策,支持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形成多元化辦學格局。
“我們近期去浙江省考察,即使在產業技能人才缺口比較大的地區,很多職校畢業生也沒能被推薦到好的企業工作,因為學生的技能沒有與企業無縫對接,校企合作沒有讓企業真正參與人才培養。”上述中職學校的教學負責人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得到調研報告顯示,被調研的西部地區三所中職學校,其校企合作模式限于實習、就業、訂單班、設備捐贈等,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的情況比較少。
報告認為雖然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是對具體操作方法和流程、標準無具體指導,學校在操作中無例可依,還需慢慢探索。
調研人員還告訴記者,對于引入企業力量進入學校,學校也有一些顧慮,公立學校是非營利的,而企業會更多考慮利益,為了緩解這個沖突,學校往往要多次篩選、磨合,才能找到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行業學院作為新的職業教育辦學形式,正在破解產教深度融合方面進行探索。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鄧志新介紹,行業學院的實現方式為:通過行業協會的積極參與,學校和企業共同設計行業課程,應用于學生實習過程中,邊做邊學。行業學院是在學生完成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術課程后,加入1-2年的行業培訓,以行業真實項目為依托進行職業技能培訓。
“這是一種新趨勢,高職和技術型本科高校都應該朝這個方向發展,有利于培養工匠人才。”李碩豪認為。
浙江樹人大學官網信息顯示,這所民辦大學已成立了9個行業學院,包括與樹蘭(杭州)醫院共建的樹蘭國際護理學院、與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紹興黃酒學院、與華為公司共同舉辦的華為ICT學院等。
這些行業學院有的是虛擬機構,針對市場變化推出“隨行就市”的培訓項目。比如浙江樹人大學經過調研后發現,浙江省目前已有近千家新三板上市公司,證監會有許多強制性的工作規范要求,但市場這方面人才極為匱乏。
該校同花順金融信息服務學院開設了信息披露專員培訓班,面向投資學等實體專業的學生,由企業董秘、會計師事務所和律所的合伙人、證券公司高管及校內教師組成教學團隊。
王繼平指出,要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推動職業院校辦出類型教育的特色和水平。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職教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