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已深入人心。課堂上大家都在嘗試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但是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小組活動的開展并不是很圓滿。要做好這個工作,筆者提出幾點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1.合作學習分工合理
首先教師在構建小組人數時要注意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可根據每個學生各方面不同的特點,把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學生的不同特點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個性、學習成績、學習方法和語言能力等。把特點不同的學生編在一組,可以促使不同學生的共同發展。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其次要對組內成員進行分工。首先是角色分工。一般要求每個合作小組要事先選定小組長,以安排任務,監督進程。其他成員可以是發言人,或是記錄人,或是其他的角色。如果長期擔任一種角色,學生可能會產生麻痹心理,缺乏合作的興趣,因此每次合作時的角色也應該是輪換的,而非固定不變,以便學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發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務分工。有些活動性或操作性強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需要給組內成員安排不同的任務。
2.合作學習目的明確 為了體現合作有效,不浪費課堂寶貴時間,教師一定要在小組合作前提出細化的教學要求和明確的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充分、合理地示范學習內容,才能讓學生有明確的合作目的,從而提高合作效率。例如在學習顏色單詞時,我設計了一個關于配色的小實驗,目的是通過學生小組合作的操作試驗,獲得在真實情景中用所學語言功能進行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獲得一些美術知識。我先為學生作了一個示范:用透明的塑料杯分別倒入同等的紅色和黃色的顏料水,然后把它們混合在一起。一邊說:“Red and yellow. What colour is it?Guess!”當學生們看到兩種顏色結合在一起變成另一種顏色的那一刻,都情不自禁地發出贊美的聲音,并立刻用英語說出配出的顏色“It’s orange.”接著,學生便興致勃勃地開始做實驗了。學生們表現得很好,每六個人一組,每組有發出顏色指令的,有操作的,有記錄配色結果的,整個過程是學生們用英語進行交流的過程。實驗結束后,各小組開始匯報實驗結果。通過他們的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發現顏色的奧秘,整個過程學生都是那么好奇,充滿興趣。學生們在解決問題中學到了知識,活用了知識。學生在教師合作性的互動教學活動中,形成了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
3.合作學習意識要增強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缺乏合作的機會與對象,往往個體意識增強,而群體意識漸弱。所以我們英語教師不妨把學生的個人表現同他在小組學習中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結合起來。讓學生以集體為榮,以團隊為單位展開競爭。例如教學人體部位的單詞。為了鞏固新單詞,筆者設計了一個游戲,要以團隊合作完成松鼠ZIP的肖像圖。要求哪一組畫正確了,并且畫得像,就是獲勝組。比賽開始了。小組成員一個接著一個上,活動氣氛緊張而激烈。結束后教師將完整的松鼠ZIP的肖像圖與各組畫得圖進行對比,評出了優秀的組,發以獎品進行鼓勵。這樣做有利于學生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能讓學生理智地表現自己。使小組成員認識到合作小組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個人目標的實現必須依托于集體目標的實現,以此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4.合作評價機制完善
“評價是一盞燈,能點亮學生學習前進的方向。”我們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組內成員的互助與合作,實現“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終目標。教師要采取正面激勵性的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小組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要把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把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教師應對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進行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因此教師應當用贊賞的眼光,多角度和多方面地看待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并加以肯定。
課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評價對上臺表演小組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結合上面表格對近期表現有進步的小組進行適當表揚并獎勵。這樣小組合作的興趣大大增強,各組成員間的凝聚力與競爭力更強!
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