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濰坊280名國慶志愿者回家
回家的感覺真好
在火車站出站口,等候多時的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師生們早已按捺不住迎接志愿者們凱旋而歸的激動,紛紛抻著脖子、跳著腳,熱切地尋找客流中志愿者隊伍的身影。短短幾分鐘后,隨著大部分乘客都從出站口走出,后面遠遠傳來了密集的腳步聲,緊接著,頭戴白色小帽、身著整齊的白綠相間志愿者運動裝的大學生志愿者隊伍出現了,他們矯健的身姿,一下子讓火車站里的人群沸騰了起來。
“出了奧運冠軍了?”在出站口等待拉活的出租車司機劉建良在記者的旁邊冒出一句話,他的話立即帶動了現場氣氛,很多在附近等活的出租車司機、拉客住旅館的婦女、做小買賣的業戶以及等候接人的市民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人拿金牌了嗎?”一個人的話音剛落,那邊又傳來,“出租車免費接送了啊!”人們對于這支整齊的隊伍充滿了好奇,紛紛猜測起他們的身份。280名志愿者在人們羨慕的目光中,一掃旅途的疲憊,一個個昂首挺胸。
記者快步跟上志愿者的隊伍,一位志愿者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對身邊的隊友們興奮地說“濰坊的空氣真新鮮”。他的話語立刻引起了旁邊幾位志愿者的共鳴,他們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有人有點感慨地輕聲喊出:“濰坊,我們回來了!”言語中流露著回到家鄉的激動、幸福。
分別讓心靠得更近
22日早上,科技職業學院的校園內,同學們自發地在學校廣場邊、志愿者同學們的宿舍邊等候。在他們看來,這280名赴京參加志愿服務的同學是他們的驕傲和自豪。
紡織系07級現紡班的女同學靳秋磊介紹說,自己班級里有三名赴京志愿者,班級里的其他同學對他們除了羨慕,更多的是對他們飲食起居和日常工作的惦念,50多天的分別沒有使他們生疏,反而讓他們的心靠得更近了。
靳秋磊介紹說,三名志愿者在北京時,班級的同學們就經常和他們通過手機短信聯系,這三名同學把自己的工作情況、所見所聞,和一些難忘的經歷及時反饋給班級的同學們,讓大家一同分享。
用眼角“親近”明星
許珂是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工程技術07級1班的團支書,也是此次山科赴京志愿者同學中的總帶隊。他說,在北京展覽館旁參加安保執勤工作,有時會近距離地接觸到一些國家領導人,還有很多明星大腕。但是,安保志愿者中,沒有人會想到追上去,簽名、拍照留念,而是使勁壓抑心中的興奮和激動,堅持做到“視而不見”,依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安保巡視中。
小小的遺憾肯定是有的,他們偶爾也會用眼睛的余光與明星們近距離接觸一下,他們知道自己作為一名安保志愿者的責任和任務,無論什么情況都不能有一絲疏忽和松懈。
一天打卡10000次
于澄飛是07級機電學院機電8班的班長,在北京的志愿服務工作中,他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帶領20名志愿者,每次四五人,在北京展覽館檢票。他們每個人手里都拿著一個類似火車票票檢似的打孔機,50天下來,很多同學手都磨出了繭子。有時,人多的時候,要檢四五萬人次,每名志愿者平均就要檢票一萬張,工作強度可想而知。但是,看著后面參觀者排著的長長隊伍,為了避免出現擁堵現象,他們還是堅守自己的崗位。
于澄飛回憶說,10月1日國慶慶典那天,志愿者們忙到深夜12點多,回到住處休息已經是凌晨2點,僅僅休息了3個多小時后,早上5點半大家起床,做好各項準備后就開始了第二天的工作。“同學們都沒有抱怨,正是對志愿者工作的熱愛和崇敬,讓同學們克服了所有的疲勞。”于澄飛很坦率地說道。
手機的屏保是“60”
志愿者同學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不約而同的成了收藏家。他們平時日常用品和食品上面不少印有“我和祖國共奮進”字樣,都有著特殊設計“60”字樣的國慶標志,同學們回到宿舍,把標簽小心翼翼地剪下來,或者用手機把一個個標簽拍攝下來。偶爾難得的休息間隙,成了大家互相交流的熱門。其中,受推崇的就是造型新穎的“60”字樣的國慶標志,成了很多志愿者同學的手機屏保。
50多天的北京之行,經歷的點點滴滴,讓山東科技職業學院280名大學生們第一次真切地感覺到了與祖國的親近,能夠有幸參與到為祖國的奉獻之中,留下的特殊而難忘的經歷值得他們一生珍藏。
報名咨詢(請詳細填寫聯系方式,專業老師會盡快與你聯系,做詳細的解答!) | ||||||||||||||
|
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