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擇業不挑剔 就業不再難
一邊是用工單位“一將難求”、數個崗位無人應聘,一邊是求職者求職若渴、感嘆工作難求,這樣的尷尬局面在我市4月17、18日舉辦人才交流大會上再次出現。在我市的就業市場如此“咄咄怪事”已引起各方關注。
就業乃民生之本,牽動著千家萬戶。近年來,為促進就業,滿足企業用工需求,我市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相關部門也及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開辦就業再就業培訓班,啟動春風行動,接連組織專場招聘會等等,動員一切力量盡力減輕就業壓力。招聘會上,用工單位來了,求職者也來了,可結果卻是雙方未能成功“對接”。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客觀上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的限制以及報酬外,就業者的不平衡心態也在左右著勞動力市場的平衡。市就業局職介中心主任賈升云總結稱。
“這個工作量太大,我身體不好吃不消。”“那個工作報酬沒有達到我的預期,不太感興趣。”“我是大學畢業還是想找個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是招聘會上多位求職者搖搖頭離開招聘展位發出的感慨。在挑剔心理的左右下,許多求職者放棄了切合自身條件的招聘崗位。
以市人力資源市場為例,每周二都要舉辦招聘會,每次招聘會共設28個招聘臺位,招聘單位是次次爆滿,多時候能提供千余個崗位,但終達成就業協議的數量并未達到預期。
乍聽起來,求職者的要求是不高,但仔細分析,卻是觀念上的問題。為了圖個“安穩”、“固定”、“方便”而丟失了“飯碗”,這代價實在是有點大。在我市就業再就業人群中,持這種心態的人不在少數。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其對百姓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從中可見一斑。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說“做活”、“干活”。其實,“干”就是勞動、工作,“活”就是生存、生活。二者的關系是:不干就不能活,只有干了才能活,只有努力干才能更好地活。俗話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何以得來?不言而喻,也得靠就業。失業則意味著失去了基本生活來源和生存保障,同時也意味著貧困以及精神上的痛苦。
因此,對于求職者來說,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端正就業態度,轉變觀念,以平穩的心態對待自己、對待工作。求職者首先要解決一個吃飯的問題,然后,可以再“騎驢找馬”。如果連基本的生計問題都沒有解決,何談工作條件、優惠報酬呢?心態不調整,恐怕永遠也不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如今的市場早已發生變化,對于求職者來說,應該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質上,將自己定位于“普通勞動”的位置上,以積極的心態去適應市場,盡早樹立流動就業、階段性就業或彈性就業也是就業的思想。當前,我市的第一、二、三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就業的空間很大,只要不挑剔,求職者都能找到一席之地。是事情總要有人干,是人才也不會永遠被埋沒。懷抱一個平靜的心態,從小事做起,從普通工作做起,每個人都會有機會取得大的成就。
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