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超:是誰慣壞了幼兒園
幼兒園的取暖費收了多少年,家長們就稀里糊涂地繳了多少年,雖然也有質疑聲,但很少有人敢較真地當面問一聲:“你們的取暖費收得合理嗎?”其實,幼兒園里的亂收費并不少,比如像春游費、降溫費、照相費、六一節活動費等等,只要幼兒園一張嘴,家長們就得規規矩矩地送到手里。那么,是誰慣壞了亂收費的幼兒園?
幼兒園亂收費的壞毛病很大程度上是幼教資源匱乏造成的。幼教資源匱乏,導致了孩子入園貴、入園難。僧多粥少,幼兒園霸占了幼兒教育的話語權,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家長們只得屈服于這種不對等的供需關系,對幼兒園的亂收費忍氣吞聲。
其次,幼兒園亂收費長時間得不到糾正,物價部門也難辭其咎。很多時候,物價部門本著“民不告,官不究”的原則,他們這種坐等舉報的消極思維,無疑會助長幼兒園亂收費的囂張氣焰。
遏制幼兒園亂收費,教育和物價部門應當聯手行動,主動出擊,嚴懲不貸。否則,幼兒園的亂收費還會是屢禁不止。
余清明:罰痛責任人 才能遏止亂收費
對教育亂收費行為的查處,一般不外乎兩種方式,一是責令學校幼兒園將不該收的費用退還;二是對相關學校和幼兒園處以一定數額的罰款。再進一步,也不過對影響相當惡劣的校長園長給予記過之類的行政處罰——這樣的“查處”,實則是對亂收費的鼓勵和縱容。
2003年3月24日,時任教育部長的周濟為遏止教育亂收費現象曾說過:“哪個學校出現了亂收費問題,要撤銷校長的職務!”遺憾的是,我們睜圓了雙眼,發現因亂收費被撤職的校長寥寥無幾。真的,治理亂收費不能只追究學校和幼兒園的責任,更要追究具體責任人的責任。如果不對相關責任人嚴厲查處,教育亂收費恐怕會越來越嚴重。
梅廣:幼教市場化是亂收費之源
從報道可知,涉及亂收費的幼兒園,基本上都是沒有被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的民辦幼兒園,這些幼兒園要想維持正常運轉,除了收費之外恐怕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個特點就決定了,民辦幼兒園本身就存在靠亂收費“創收”的利益沖動。而另一方面,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的各項收費標準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通常只是由各幼兒園根據自己辦園成本來確定,然后報主管部門備案即可,這在客觀上,也為幼兒園脫離實際高收費和巧立名目亂收費留下了可操作空間。
幼兒教育成本過高,一直為公眾所詬病,而要扭轉這個局面,首先就必須終結幼兒教育過度依賴市場的局面。在當前情況下,公共財政應該做到也能夠做到的,是要對所有幼兒園一視同仁,尤其是對面向社會底層民眾招生的普通民辦幼兒園,要給予必要的經費扶持,以保障幼兒園的正常工作之需,使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得以體現。在此基礎上,教育和物價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將幼教收費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而從長遠來看,則需要政府加快學前教育普及化和義務教育均衡化步伐,這才是遏止亂收費、減輕家長負擔的治本之策。
雷鐘哲:對抗亂收費 應多一些“無畏型”家長
粗略地區分一下,家長對待亂收取暖費的態度,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其一為無知型。這類家長不知道這項收費合不合理,雖然孩子每月保教費、伙食費已經十分昂貴,但也硬著頭皮承受,有的已經交了幾年,始終是稀里糊涂。其二為無奈型。這類家長對政策了解,知道“取暖費”屬于“亂收費”的范疇,但每年還是照交,因為他們不愿意為此得罪園方。有的人甚至不向相關部門反映,擔心幼兒園萬一不供暖,孩子受凍咋辦?其三為無畏型。這些家長維權意識清醒,遇到令人質疑的收費項目,就向價格主管部門主動反映。
很顯然,“無知型”或者“無奈型”家長,都在客觀上助長了亂收費的行為。在倡導公民社會的今天,我們尤其需要公民意識的覺醒,而所謂“公民意識”,就是大家以公民的姿態和身份,無畏地介入社會事務的管理,承擔相應的權利和義務,而不是逆來順受。因此任何稀里糊涂和盲目服從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