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后的決定
不少市民“移情”小鍋蓋、互聯網
自2010年10月12日濟南開啟數字轉換至今已有三月有余,記者近日了解到,因數字轉換出現的種種問題,濟南市民逐漸在“轉”與“不轉”之間做出取舍:接受數字轉換的“棄多從少”,家里只接一臺電視,而放棄數字轉換的人則紛紛“移情”衛星接收器、互聯網等。
忍痛割愛型:兩臺電視只接一臺
有線數字電視轉換后,按照相關規定,一個數字機頂盒只能連接一臺電視,家里若有其他電視也想轉換數字信號,需要另外購買一個副終端,此副終端每月要另交5元收視費。面對額外的消費,不少有兩臺電視的家庭選擇了放棄其中的一臺。
“本來我家客廳和臥室各有一臺電視,有客人的時候就在客廳看電視,晚上沒事了就窩在被窩里看,”師東小區的周女士說,“數字轉換之后我只在客廳裝了機頂盒,臥室的那臺直接閑著了。”周女士說,近她打算把臥室的電視賣到舊貨市場。
“數字轉換時,我家的兩臺電視只裝了一個機頂盒,自從轉換之后,那臺沒裝機頂盒的電視就沒有打開過。”家住黃臺的孫女士表示,“不接數字信號,只能收到幾個本地頻道外加中央一套,沒有我喜歡的湖南衛視、旅游衛視,打開電視只有一些不感興趣的節目,所以干脆不開了。”
“移情別戀”型:部分市民開始鐘情“小鍋蓋”
在一部分市民開始享受數字信號的高清畫面時,也有一部分市民放棄了數字信號的轉換,并把注意力轉投到“小鍋蓋”上來。
今天上午,記者在姚家舊貨市場遇到了正在購買小鍋蓋的市民王先生,王先生告訴記者:“轉數字電視一年就要花300多, 聽朋友說一個小鍋蓋才一百來塊錢,還能收200多個臺,以后還不用每年都交錢,所以就來看看買個小鍋蓋用。”
在北園大街一家通訊城里,前來考察衛星“鍋蓋”的人也有很多。“他要價140塊,我們講了講價,120塊就買了,一個‘鍋’、一個機頂盒、一根14米長的連接線,放到家里陽臺上,調好角度就能收看46個臺,還挺劃算的。”劉先生花了不到10分鐘,就把這個衛星“鍋蓋”買回了家。
恰逢周末,記者看到通訊城里熱鬧非凡,有很多市民表示,自己都是迫于數字電視的壓力而來買“小鍋蓋”的,而記者在走訪中同樣發現,在部分小區,尤其是城鄉結合部區域,使用“小鍋蓋”的市民特別集中,記者在某小區了解到,小區居民選擇“小鍋蓋”的多于選擇有線電視的。
年輕新人類:電腦代替電視成新寵
數字信號和小鍋蓋之外,網絡電視開始走紅,同樣面對水漲船高的收視費,不少市民選擇了放棄電視,改用網絡。
“我和老公都喜歡看電視劇,數字電視轉換以前,我們就經常從網上看電視,自己喜歡看什么就搜什么,看電視劇也沒有那么多插播的廣告,電視節目網絡電視臺也有直播。”住在南全福小區的鄭女士說,現在電腦已經完全可以替代電視了,“何況家里沒有老人,用網絡也挺方便。”
而在佛山苑租房居住的公司職員尹女士同樣是網絡的粉絲,“已經習慣掛在網上了,看電影和電視劇都挺方便,沒有廣告是一方面,有什么事情可以隨時暫停,回來還能接著往下看,劇情也不會錯過。”自從有線電視數字轉換之后,尹女士轉身網絡繼續自己的韓劇事業。
記者走訪發現,很多年輕的夫妻都喜歡網絡勝于電視,“網絡同樣可以看電視,為什么一定要選擇電視呢。”濟南市民于先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