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中融入軟件工程知識。
“軟件工程”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對課程內容的改革,但是應突破站在一門課程的角度審視“軟件工程”教材內容的改革,應站在培養目標的高度統籌規劃。因此,德州信息工程學校采取將軟件工程知識融入多門課程的做法。目前,
德州信息工程學校主要的做法是根據程序設計語言的類型引入不同的軟件工程知識。比如:在結構化程序設計語言中引入結構化軟件工程方法;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中引入面向對象軟件工程方法。但是應該注意引入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標準為小需求。
2.改革實踐環節
德州信息工程學校實踐環節的改革主要分兩方面:課堂改革由教師在講解示例時引入應用背景,增加示例的趣味性,并且要使用軟件工程方法貫穿始終(各個階段應規范使用各階段的技術手段,包括程序編碼階段的變量、函數的命名問題,切忌隨意操作),以便做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實驗環節中,針對訓練單個知識點的實驗,在簡單的引入問題情境后,由學生根據軟件工程方法獨立完成。針對綜合型實驗,應根據需要將學生分組,按小組進行。
3.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對教學效果的作用非常重要,對學生的學習方式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目前,由于制度方面的局限性,仍然沿用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僅在評分標準中全面依據軟件工程進行評判,考前應多次對學生進行講解評分標準(此環節非常重要)。
三、實施的效果
以上改革措施已在德州信息工程學校示范性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學生“c語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實踐。目前,具體做法:自編了c語言程序設計教程實驗指導,該書全面引入結構化軟件工程方面的知識。另外,在教學教案以及實驗環節中精心設計了應用示例。改革兩年來,一方面學生在軟件工程化意識方面與前幾屆學生相比有極大提高。另一方面,在軟件編制的標準化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