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輕紡技工學校隸屬于聊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正縣級事業單位,是集高級技師培訓、中級技工培養、函授本專科與職業中專相結合為一體的綜合性國辦正規職業學校。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齊全,管理制度規范,教學紀律嚴明,建設二十多年來共培養技工、中專生11000多人,大專生2300余人,高級技師80人,許多畢業生已成為企業中層和技術骨干,多人升為企業主要領導人,我校畢業生嫻熟的技能和扎實的理論知識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2002年、2003年學校先后被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評為全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4年被市宣傳部、市教委評為德育教育先進單位。
回顧建校歷程,輕紡技校歷屆領導班子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推行教育改革,努力強化教學管理,出了一條點面交錯,教學相宜的發展之路。1990年,隨著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我校審時度勢,根據外校發展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在教學與管理方面進行了重大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打破舊的辦學形式,拓寬辦學渠道,在原有的棉紡、棉織、機電一體化等專業基礎上,又先后開設了制革、釀造、造紙、計算機、服裝、空調等專業。
二是提高辦學層次,由單一的技工、職工中專培訓,變為和著名大專院校聯辦的大專培訓。
三是采取內外結合、長短結合的辦學形式:既校內班與校外班相結合、長期班與短期班相結合。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學校的辦學路子愈走愈寬。1996年學校在校生達800余人。既使在全國紡織行業逐年滑坡時期,我校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一年一個臺階,一年一個新變化。1995年投資50余萬元蓋了一座9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1997年投資300余萬元建了一座能容納1000余人的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
2000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WTO),給多年疲軟的紡織經濟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我校迅速抓住這一契機,變被動為主動。校領導解放思想、與時倶進。開拓進取、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創辦精品專業,建設強校名校,走現代教學的新型辦學路子。并制定了相關措施,一是在專業上打造精品專業,以專業帶動發展;二是整頓教師隊伍,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三是解放思想,做大做強,把目光不僅局限在聊城市,而是面向全省,面向全國。在辦學層次上努力向大專層次過渡,爭取在一二年的時間內申辦成為全省重點技工學校,在校生達4000人。
通過歷屆領導成員和全體教職工的艱苦奮斗。目前我校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招生人數年年翻番,畢業生供不應求。許多國內大中型紡織企業和輕工企業來人來涵簽訂培訓協議和預定畢業生。教學質量成績顯著,2000年在全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上,我校的服裝學生榮獲服裝設計和服裝剪裁兩項一等獎。教研活動碩果累累,截止今天,有20多名教師先后被評為省、市級教學能手、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有12篇論文獲國家級優秀論文獎,有45篇論文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
現在聊城輕紡技工學校共有教職工207人,其中本科學歷136人,高級職稱72個,中級職稱35人,在校生3000余人,設有棉紡織、毛紡織、針織、染整、服裝、機電一體化、辦公自動化與文秘、釀造、造紙、制革、計算機、會計、電子信息技術等十幾個專業。學校還設有語言室、多媒體教室、閱覽室和藏書達26000余冊的圖書室。學校教學環境幽雅,校園綠樹成蔭,是理想的育人場所。
聊城市輕紡職工中等專業學校
入學等于就業 技能改變命運
學校面向社會鄭重推出六項承諾:
1、包教包會:凡達不到技能要求者,可免費繼續學習,學會為止。
2、包升學:在校成績優異者,學校可協助辦理升入對口高等大學深造。
3、包就業:學生入學后,我校與學生家長簽訂就業安置協議書,保證學生百分之百就業。學生可根據個人意愿選擇就業地及企業,對安置單位不滿意的,學校將免費給予調整,直到滿意為止。到外地工作的十年內學校仍負責在聊城安置工作。
4、包退費:學生畢業后若不能推薦就業,退還全部學費。
5、包收入:學生畢業后,市內就業年收入低于8000元,市外就業收入低于12000元者,學校重新安置工作。
6、包跟蹤服務:五年內我校將對學生進行跟蹤服務,保證學生工資待遇,如需要可免費回校進修新技術,如因企業原因導致失業者,學校重新給予換崗安置。
這里是你成才的搖籃,這里為你架起人生起步的橋梁。
深情播種教育事業 培育企業基礎人力
校企攜手共同合作 同舟共濟爭創雙贏
學校地址:利民東路東首(從長途汽車站乘134路公共汽車到聊城紡校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