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鎮黨委政府辦的‘訂單培訓班’好,不但培訓技能不用花錢,就是找工作也是政府給介紹,我們老百姓放心。”草廟村青年孫清華就是胡集鎮黨委政府組織的“訂單培訓農民工”的受益者。他現在青島的一大型外資企業干鉗工,月薪3000余元。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等發達地區的企業對用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當前農民工文化素質和技能偏低的實際,胡集鎮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以對農民工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訂單培訓農民工”的方式,加快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切實增加農民群眾的非農收入。該鎮成立了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由鎮勞保所牽頭,為全鎮77個行政村的富余勞動力建立詳實的個人檔案。與青島、煙臺、威海等沿海地區的企業簽訂了長期勞務輸出合同,建立長期的勞務輸出關系。同時設立辦事處,組織專門人員負責收集沿海地區各大中型企業用工信息及用工需求,及時反饋給鎮黨委政府。鎮黨委政府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聘請大中專院校的技師、教授,舉辦電腦、電氣焊、鉗工等短期技能培訓班,及時將培訓的農民工輸送到沿海地區的企業,深受企業和農民工的歡迎。青島綺麗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說:“胡集鎮根據我們企業的用工需求,定期培訓農民工,節省了我們企業培訓員工的成本。我一次與胡集鎮簽訂了300余人的用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