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時事熱點 >> 山東科技服務業的一面旗幟
——來自山東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啟示(上)
通訊員 李月明 本報記者 王延斌
“也就是說,這條信息價值相當于5000萬呀。”聽到這句話,侯宇岷想笑卻未笑,只是點頭。
此時,抑與揚之間的張力,反映在這位民企管理者的臉上,呈現出復雜的表情。
半年前,他管理的山東華民鑄鍛公司,因機械化水平不高、生產效率無法滿足工期的要求,對著國外訂單發愁。
那時,這位莊稼地里長起來的企業家,著急起來圍著廠區轉。一邊走,一邊心痛,夾雜著苦澀,夾雜著無奈。對企業來說,沒有技術儲備,寒冷的冬季不好熬。
“正是由于山東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服務,我們才完成技術升級。”侯宇岷有些激動。自豪與感激,在侯宇岷臉上放著光。
半年合同額2800萬
在一次例行的考察企業活動中,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了解到華民鑄鍛受困于生產效率的情況,立即利用與清華大學之前建立的聯絡,找到對口的專家,幫助公司進行技術升級。引進新技術后的華民鑄鍛,既節約了50%的能源,又節約了90%的人力,生產效率提高近20倍,公司為此增效5000萬元。
雪中送炭,哪怕一條有價值的信息也足以驅散嚴寒,濟南中心的服務引燃的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燎原之火。
至今,濟南市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周光前還記著今年2月份的一次報告。
是時,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昆明召開會議,討論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科技中介如何更好的為企業提供服務。諸如華民鑄鍛這樣的實例,把濟南中心推上典型代表的發言臺。
“標準化建設、創服務名牌”,“開展針對性服務”,“建立省會城市技術轉移聯盟”,周光前在會議上介紹的經驗引起與會者濃厚的興趣。
實際上,梳理今年上半年的發展,濟南中心交出的成績單另同行刮目相看。2009年半年下來,濟南中心,已經促進成果轉化項目48項,合同額達到2800萬元。
從年初到現在,位于濟南高新區的濟南中心已不知迎來幾撥慕名而來的參觀者。這些參觀者既有來自周邊各市的,也有來自省外各地的。從某種程度上,半年2800萬的合同額更像是科技服務業的一個待解的方程。光鮮的數據下面,求解過程更值得尋味。
想買的找不到想賣的
濟南中心地處濟南市高新區。在這塊聚集著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地區,向來不缺乏發展高新技術的憧憬和沖動。但是,眾多中小企業卻苦于科技資源匱乏。
通常情況是,誕生于實驗室里的成果哪怕一直放到生銹,或者無人問津,或者找不到真正的需求者;而缺乏科技資源的企業卻為找不到技術而茫然四顧;這種信息的錯位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想買的人買不到,想賣的人賣不出。”
有研究者建言:一座大學院所擁有幾座工廠是不可能的,同樣一個企業擁有幾個大學院所也是不可能的,但是產學研合作使之變為可能。
往返于實驗室和企業車間,充當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紅娘”,這也是周光前和他領導的濟南中心正在進行的事業,他們樂此不疲。
今年4月和6月,正值芳菲繁華的時節。在周光前記憶中,這也是自己忙碌的兩個月。
4月2日,中心召開“濟南市食品行業產學研合作暨成果對接洽談會”, 組織山東省科學院等駐濟高校、科研院所的20多位專家和濟南市34家食品類的企業代表坐到一起。濟南市食品工業協會與山東輕工業學院、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等6家大學院所簽訂了合作協議,9家企業與大學院所簽署了成果轉化協議,5家企業與大學院所簽署了共建產學研基地協議。同時,通過成果發布和洽談,16家企業與高校院所的專家達成了技術合作意向。
6月份,濟南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又組織了一次類似的成果對接洽談會。加起來,兩次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轉化項目簽約儀式,中心直接服務的成果轉化項目達到48項。
這次推動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活動,似春風,在金融危機蔓延的春暖乍寒之時,讓企業萌發新的希望。
正如濟南市科技局副局長鹿志堅所評價的:幾年來,我們設立專項經費大力推動科技成果向企業轉化,加快技術轉移,有效促進了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開展。在這方面,山東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作為全市的橋梁和紐帶,發揮了巨大的示范帶頭作用。
科技中介服務一面旗
幾年來,大多受過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幫助的公司,對扶持念念不忘。
在中心舉辦的一次對接活動中,濟南晶榮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靜與山東輕工業學院崔波教授建立了聯系。隨著金融危機對出口導向型的晶榮食品影響越來越大,崔波與企業合作的項目日益深入,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利潤,幫助企業解決了大難題。
崔波不止一次地參加濟南中心組織的“科技人員深入企業”活動。這樣的機會,使他手中的幾項成果都得到轉化。而在周光前看來,類似崔波這樣下企業解決技術問題的實例如何規模化、制度化,他的思考是:國家《關于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意見》等政策的出臺,是對科技服務業的充分肯定和大支持,我們就是要積極響應,勇于發揚亮劍精神,把握抓住經濟下行、亟待技術創新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歷史機遇,促進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在企業技術進步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除了舉辦產學研對接會,濟南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推動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手段還有:建立產學研基地、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難題征集活動等。
4月28日,在中心的撮合下,山東商職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和濟南華盛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共建產學研基地正式成立。而在4月和5月兩個月內,中心已先后建成了三個產學研基地,累計促成建立產學研基地58個,濟南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服務能力正在不斷提高。
上半年,中心廣泛的征集濟南市各縣區企業技術需求,共完成8家企業的16個項目。隨著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這些難題將逐漸的得以納入研究。
“濟南生產力促進中心是山東科技中介服務的一面旗幟。”前來參觀和考察的科技界領導和兄弟單位,用這樣的溢美之詞表達他們對濟南中心的肯定。
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