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是南美洲委內瑞拉的一條古老河流。聯合國相中了這里惡劣的氣候和艱苦的環境,創辦了國際特種兵訓練中心,代號“獵人學校”。我軍空某部特種兵大隊兩名年輕的中尉,參加國際軍事組織舉辦的“獵人學校”的反游擊訓練中,經歷了近乎泯滅人性的殘酷考驗,出色完成了38個科目的訓練任務,終榮獲了“國際反游擊戰隊員”榮譽勛章。電影《沖出亞馬遜》反映的就是這個故事。
現實生活中,也同樣有這樣和那樣的“亞馬遜”,尤其面對職場這個經常會成為流言蜚語的“集中營”,有人懊惱,有人憤怒,有人苦悶,有人哀怨,因為這些流言蜚語卻關乎著一個人的心情、工作,甚至名譽。如果你不幸成為辦公室流言蜚語的受害者,一定要保持鎮定,拿出沖出亞馬遜的勇氣來。
我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
【案例故事】黃真是一個特單純的女孩子,就像她愛鐘愛的白色一樣。大大的眼睛,白凈的小臉蛋上每天都掛著微笑。剛剛大學畢業,22歲的黃真順利進入了重慶市某商貿公司,成了一名文員,誰知不幸被卷入了辦公室的流言蜚語中了。
沒有任何工作和社會經驗的她,很希望盡快和大家打成一片。其實,公司的業務還是非常繁忙的,大家整天都忙忙碌碌。不過,黃真很快發現,同事們有個壞習慣,那就是大家都喜歡聊些蜚短流長。
黃真知道這樣做不對,但是也不便當面制止他們。很多時候,同事們在不斷地說,她只是安靜地坐在一邊。前不久,同事們在討論老總是個吃軟飯的家伙,一切都是依賴著太太娘家的支持。他們在口若懸河,她心底里卻厭惡得不行。正在這個時候,老總出現了,一臉怒氣地鉆進了辦公室。從此,老總再看到當時在場的幾個人,都是一副冷峻的表情。
這無疑讓黃真剛剛開始的職場之路布滿冰霜,她心焦不已。不過,她沒有急于向老總解釋,而是在閑暇時刻意和愛說是非的同事保持距離。比如午休,黃真一個人百無聊賴,但是縱使趴在辦公桌睡覺,也不再當“旁聽”。
漸漸地,老總終于開始信任黃真,不再對她冷眼相對。而那些同事卻因再一次無中生有,超越了老總心理承受的極限,在付給他們遣散費后,提前解除了他們的合約。
【小評】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暴跳如雷,大吵大鬧或一味為自己辯解,只能越描越黑,反倒給人留下一個浮躁的印象。保持冷靜重要的是要堅定自己的價值觀,將別人的思想、看法和行為與自我價值分開。既然自己經過深思熟慮認為是正確的,就切不可被流言蜚語所左右,聰明的做法,讓自己永遠遠離“是非”,這樣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
差點成了“流言制造商”
【案例故事】25歲的琴是一個標準的美人胚子,也是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生活中,長裙是她的愛。春秋季的絨布裙、夏季的紗裙、冬季的棉裙,每件裙子把她都襯托得嫵媚而動人,走到哪里都能迅速的成為一道風景。褪去初入職場的青澀,工作在琴的手里變得輕車熟路,她成為了老總的得力助手,升遷的日子指日可待。
一天,老總忽然把琴叫到辦公室。琴暗想是不是所期待的一件美差將要在這場談話中塵埃落定了呢?琴不禁有些心喜,腦海里還在權衡著如何來回答老總即將提出的種種問題。落座后才知道事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美差也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
事情的來龍去脈還要從前幾天琴去財務室交報表說起,一向愛顯示權勢的財務林經理突然要她監督剛任職的第一營銷周副總的考勤,琴當即斷然回絕了。事隔幾天后,琴交報表給部門負責人簽字時就將此事向她說道:“林經理要我監管周總的考勤,我才不敢呢。”負責人嘴巴癟了一下,透著嘲諷的味兒對琴說:“這事你不要管。”但這事竟不知又如何被傳到了周副總的耳朵。
老總是“興師問罪”來了,琴只能如實道來。難道老總懷疑我無中生有、興風作浪?琴郁悶。事后,琴又在努力回想周副總并沒有在場。但老總怎么會這樣問,到底是一向與財務林經理關系不好的部門負責人向周副總傳遞的信息,還是自己在向部門負責人傳播時無意中被他聽到的呢?這種無法再證實的疑惑只能讓她憋屈。
琴在冷靜之后,想了想:這是件好事,應該感謝老總。如果老總不向琴當面問清的話,那么老總的這種猜測會留在腦子里,對琴的看法會一直生出負作用。憑心而論,琴在向部門負責人傳播這句話時,是明知道她與財務林經理一直斗得水深火熱,也明明知道自己的這句話有可能會被轉述至老總的耳朵里,因此也可能進一步激發出更為關系復雜的矛盾來,而這個矛盾的導火索終會導向自己。但是自己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的確是一個教訓,一個深刻的職場教訓。
平日性格平和的琴本身與辦公室的每位同仁一向相處的還可以,只是在當一些非常有個性的同仁彼此之間不時激發矛盾時,她們在向琴講述時的種種偏頗的詞令有時也會讓琴在耳儒目染中對某些人架起了有色眼鏡,因而對某位同事的看法失去了公正。這是導致琴被不自覺地卷在這種種流言蜚語的漩渦中,身受其害的原因。
【小評】 當聽到別人在背后胡編亂造你的壞話時,你可以毫不猶豫、理直氣壯的直面出擊,將其擊倒。直接把流言消滅在嬰兒期,不讓流言威脅到自己的工作,同時還能起到一個威懾的作用。千萬不要姑息對方的感受,只要你動了惻隱之心,對方就會趁機反撲。所以只要一出手,就不能給對方留任何的喘息機會。如果無動于衷,職場的心理障礙將越來越大,自己也會陷入走人的地步。
緋聞一籮筐的“不婚族”
【案例故事】Mary一直以來大家公認的美女,讀書時期,因為她的美貌,無論學校有什么慶祝活動,但凡需要美女,她總是第一人選。讀大學了,身邊的追求者就沒斷過。在大家的印象里,同學中早結婚的非她莫屬。但奇怪的是,29歲的Mary至今還是獨身一個,并不是她要求特別高,她只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
Mary沒有想到這獨身的狀態,居然成了職場流言蜚語攻擊的突破口。
Mary在一家國有企業的公關部任職,工作積極努力,但是苦惱的是,積極的工作態度卻得不到大家的認可,同是一個部門的兩個女孩總是對她有意見,有意見當面說還罷,可惱的是同事根本不直面來說,而是在背后打她的小報告,說她的壞話,有的說Mary工作積極是在老板面前賣乖,想借此升職,有的說Mary這么拼命,終目的是想當公司的“老板娘”,還有的居然能詳細地道出Mary跟公司的老總約會的“一籮筐私情”。
Mary在不同的場合都聽到過她們的議論,剛開始的時候并不以為意,認為過段時間自然的就不再議論了,但沒有想到,過了一段時間,她們的議論更加變本加厲了。而且膽子也越來越大,有時被Mary當面聽到,也照說不誤。
這樣的事情讓Mary很是苦惱,曾想過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之身,但終還是沒那樣做。到現在Mary還活在小報告的陰影中不能自拔。
【小評】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當我們了解到這些之后,就需要我們能夠順利的解決相互之間的利益矛盾沖突,使整個職場競爭利益分配關系更好的得以分配。對于他人的誣蔑或陷害,銘記在心,抽準機會,也用同樣的方法來對待對方,就象乾坤大挪移一樣,讓對方也享受一下這種行為的功效。
我的處理方法已經錯過了良機,到后來不得不自己苦惱,在這樣的情況下,好的辦法就是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以毒攻毒的解決掉背后的流言。
流言也是“葡萄藤”
【案例故事】甜美的聲音,甜美的笑容,無論王月走到哪里始終都是一股甜甜味道。33歲的她不年輕了,但美人遲暮,風韻猶存,仍有著沉魚落雁之貌,絲毫不比少女遜色。
老公事業有成,女兒聰明伶俐。在外企公司她是部門負責人,在家是賢妻良母,辦公室的無不羨慕,堪稱王月是一位在事業與家庭當中“走鋼絲”的能人。
說到王月的“成就”,還得感謝辦公室的這根“葡萄藤”。她調侃地說,辦公室里的流言閑語,就像是墻角不種自生的一株“葡萄藤”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就生長出來了,逐漸抽枝發芽,并開始四處蔓延。你很可能不知道它的根在哪里,又會攀沿哪里去。你大概會被它影響了視線和心情;也可能你就是給“葡萄藤”澆水的人;或許,你是個能品嘗到葡萄的聰明人。組織中管理者可以借助“葡萄藤”來管理信息的傳播,一般員工也同樣可以利用小道消息傳播“我希望”的流言——如果你對組織內懷抱著某些建議的話,例如:“真希望后勤經理可以馬上把這個語音郵箱系統搞定——它現在用起來可不順手,很容易浪費工作時間。”、“我希望老板可以讓我們自己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恐怕我們自己更清楚手里的活兒吧 !”
“生活處處皆學問”,如此聰穎的女子,也是她能把事業和家庭都經營得如此完美的緣故吧!
【小評】 諸如此類的“我希望”流言把員工碰到的問題都勾勒出來,如果可以傳到管理者的耳朵里,就可以直接導致員工生產力、工作狀態和工作條件的提升,也為整個組織提供了改善的依據。當然,很多公司都開設由下至上的反饋途徑,但大多數人往往視懸掛在公司里的“意見箱”如無物,除非組織管理者開展調查,主動收集員工的意見,否則官方的反饋途徑收效甚微。所以,對于普通員工來說,茶水間不帶攻擊性的“我希望”閑談也許能夠幫助你更順利地推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