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煙臺南山學院幫助學生過好“發音關”、“詞匯關”、“句型關”
發音的正確清晰是口語的第一關。因此首先要讓學生掌握音標的正確發音及單詞拼讀,這是一個刻意追求準確的過程,通過強化訓練,讓絕大多數同學達到這個水準并不是很難。
2、煙臺南山學院增強口語能力的第二關是“詞匯”。詞匯是決定能不能表達的關鍵。在擴大詞匯方面,需要記一些常用詞、急用詞。口語中常用的詞匯大都是小詞、常用詞,因此,教師平時盡量用一些小詞、短句和教過的英語解釋難句和課文意思,常用學生用過的英語學習,那他們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必將有所增強。
3、而句型是在自己腦海中建立外語語境的重要一環。掌握句型的要求是不但在大腦“貯存”足夠的句型,而是要在使用時靈活“調取”。英語中有許多與特定場景、氣氛等相呼應的特定句型,這類句型一般都很短,大多是簡單句,因此要做到口語流利,就必須掌握這些特定的句型。
4、煙臺南山學院采用任務型小組的口語教學形式。
任務型小組活動強調學生學習過程,為學生在討論活動中參與活動,相互取長補短,并在活動中鍛煉口語能力,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培養合作精神。學生害怕在大庭廣眾下講英語,但是在人數較少的小組里講英語他們感覺要自然得多,感到“更安全”。進行這種活動的時候,要分配好角色,確保每一位組員都理解活動任務并保證那些口語能力較弱、較自卑的學生發言的機會。
5.聽、讀為主,加大輸入,注重輸出
語言的吸收是語言表達的基礎。在聽、讀英語的基礎上練習說英語才能保證口語訓練順利進行。而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由于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老師必須大限度地創造必要的語言環境,擴大語言的輸入量,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接觸中逐步地學會語言規則,培養口語能力。
(1)改編或復述課文。讓學生就熟悉的話題發表看法,他們就有話可說,且可以模仿課文中的規范語言;誦讀范文或段落可以通過積累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強化記憶力、鍛煉口語能力;對話訓練就是指導學生以口語方式與他人面對面直接進行信息交換。這種訓練,需要眼、耳、手、腦、嘴相互配合,邊聽、邊想、邊說,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或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辯論,讓學生學會使用學到的語言材料,學以致用,學生就會有興趣。
(2)煙臺南山學院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手段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這種手段具有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等特征,比如可以使用現成的音像材料或從網上下載真實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學到地道的語言,從而直觀地領略跨文化交流規則的漢英差異,使學生在鍛煉口語能力的同時,加深對文化的理解。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我們還組織了一些活動,如英語角,系部外語節,演講會、英文歌曲欣賞、英語話劇和角色表演等各種形式的活動;還同賓館、酒店合作,經常與外國人聊天,這是增強學生口語能力的大好時機,口語能力將會有很大改善,也使交流更加情景化、真實化。
6.教師更新觀念,營造好的課堂氛圍
教師的觀念應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語法知識的傳授轉向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樹立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的理念。因此,課堂上教師應掌握好尺寸,讓學生有充分的練習機會,而不能光顧自己滔滔不絕,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為了優化學生的心理環境,消除學生的“恐講”心理,營造一個好的課堂氣氛是十分重要的。課堂上教師宜多鼓勵、期待、暗示,不宜時時停下來糾錯;學生表達中偶遇不會的詞匯不妨夾雜一兩個漢語詞匯,只要整體上可以就行了,不必過于拘泥于枝節末梢。
口語訓練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非智力品質,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了,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增強了,同時由于給學生提供了較多的交流思想和表達情感的機會,不少內向的學生也變得開朗了許多,把教堂變為學堂,讓學生的巨大能量充分釋。
實踐證明:煙臺南山學院采取以上的策略還是有一定的成效的,但要全面增強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還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發現、改進、完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展示孩子的信息儲存的地方,是展示孩子學習成果和思考的地方。教師應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生成的觀點來看待課堂教學,少一份預設,多一份敏銳感覺,抓住有利契機,有效利用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真正實現課堂效率的優化,實現師生智慧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