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新時代背景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進策略
職業教育發展進入新時代,作為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重要方面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應如何進入新時代?在2018中華職業教育社專家委員會會議上,以“走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時代”為主題,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職教社理事長陳昌智出席并作主旨講話,24位專家委員、行業企業代表、職業院校代表等從各自領域和視角,圍繞著新時代背景下落實十九大精神,如何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行了深入研討,有思想的共識,也有觀念的交鋒。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主線。
1996年《職業教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職業教育“應當實行產教結合”,確立了產教結合的法律地位。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研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有關法規和激勵政策。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2017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闡述了深入產教融合的任務、要求和標準。今年2月,教育部等6部委印發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辦法》,對校企合作方式、促進措施、檢查等做出明確規定。兩個文件共同形成了推動職業教育提高質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組合拳”。
不同的歷史階段,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有不同的歷史背景。
從國家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角度,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許正中教授認為,一是千年劇變,把職業教育放在引領的新角度。技術迭代,新產業衍生成為主導;職業替代速度超越想像,社會替代速度要求每個人保持創造性;職業教育也面臨著創新的挑戰,要勇于理論創新。二是世界競爭格局的變化,需要打造結構性競爭力,包括五個方面——產業結構競爭力、利益結構競爭力、區域結構競爭力、制度結構競爭力、倫理結構競爭力,其中,職業結構競爭力和利益結構競爭力是職業教育發力的重中之重。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中國職教學會副會長俞仲文認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職業教育要樹立產業主導思維,職業教育要把自己從原來世界工廠的框架下解放出來,及時轉型升級成中國創造、中國制造背景下的職業教育。
從職業教育體系的角度,華東師范大學石偉平教授認為,十九大提出的“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這個體系不是兩個體系而是一個體系。人才成長或人才培養,就業前的培養和就業后的繼續提升是一個體系,像名師培養一樣,上完大學出來充其量是入職合格,要成為名師還要在工作崗位上養成。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入職合格的人才,要真正培養高技能人才,之前需要校企合作,就業之后更需要校企合作。目前,制度上是不完善的,體系上是不完善的,我們大量的精力、財力多是放在前者,對后者一個是重視不夠。
校企合作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