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十一五”期間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規劃
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經貿委、山東省財政廳
魯教職字[2005]6號
一、實訓基地建設指導思想
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決定》精神,大力發展具有山東特色的職業教育。堅持科學發展觀,根據山東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以走新興工業化道路,加快建設半島制造業基地為重點,圍繞汽車、船舶、家電、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化工與冶金、食品、建筑與運輸、農林養殖、商貿旅游等十大產業的發展對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的需求,積極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先進經驗,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性實訓基地建設為基礎,以裝備現代儀器設備為突破口,帶動全省職業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為“科教興魯”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實訓基地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一)主要目標:“十一五”期間,在全省職業院校和企業建成200個省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并爭取大多數基地達到國家級基地建設標準要求。其中,綜合性實訓基地10個;區域性實訓基地40個;專業性實訓基地150個。
綜合性實訓基地是指:按國家、省經濟發展戰略,建設環渤海灣經濟區和加快建設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發展戰略相一致,在職業院校和企業相對聚集的中心城市,建立同類專業相對集中、投資額度較大、設備檔次較高較齊全的綜合性實訓基地,基地建設以地方政府為主統籌規劃和建設,并對基地建設的日常維護運行建立保障機制;
區域性實訓基地是指:按我省半島制造業產業群發展需要,在市域范圍內選擇1個或幾個專業領域能起骨干示范和輻射作用的職業院校和企業,通過一次性投資,支持建設一批以服務本校、本企業為主,又能與周邊職業院校共享的區域性實訓基地;
專業性實訓基地是指:在縣域范圍內某一專業領域能起骨干示范和輻射作用的職業院校和企業,基地以服務本校、本企業為主,又能與周邊職業院校共享的專業性實訓基地。
(二)主要任務:實訓基地的建設要充分發揮現有職業教育資源作用,加強市級政府統籌規劃,實行開放共享,具有示范和輻射作用,適應我省現代農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要求;在管理理念、運作機制、實驗實訓手段、實訓質量和基地效益等方面處于全國先領水平。實現實訓基地建設的項目學校辦學條件和企業的生產條件顯著改善,實驗實訓設備裝備水平顯著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明顯增強,帶動和引導全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整體水平上一個新臺階。到2010年,實現全省職業院校的培養能力比現在增加30萬人以上,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增加約200萬人次以上,在崗高級技工及以上職業等級人員占技術工人的比重從現在的12%提高到20%的目標。
三、實訓基地建設的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要發揮在區域內的導向作用和優質教育資源、企業生產的示范作用,以項目建設帶動區域內職業院校改善實踐教學條件,推進當地職業院校與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實訓基地要能全面完成實踐教學任務與職業訓練功能,能按照職業崗位群要求的各種規范開展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訓導。實訓基地建設的總體布局要合理,各種實驗、實訓室、實訓車間的規模要適當,具備齊全的滿足職業訓練所需的設備配置與足夠的工位,以保證學生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實訓基地的設備選型與配套,應做到先進性、真實(仿真)性、實用性、經濟性相結合。
(二)共享性原則。實訓基地建設要有充分的調研、論證,目標定位要準確,要綜合利用現有資源,既可以在條件較好的職業院校和企業獨立建設,也可以采取校企聯合建設實訓基地,讓企業在實訓基地建立企業設備、企業文化的信息展示窗口,在實訓基地合作設立研發中心,建立雙方聯合科研與培訓平臺,拓寬實訓設備的來源渠道,還可以建立校際聯盟,互補互助,統籌人才、資金和技術資源,把有限的資源相對集中,合作建設高水平實訓基地,減少低層次重復投資,提高實訓基地資源使用效率。實訓基地應在區域范圍內既面向各類職業院校和企業,也面向社會開放,進行勞動力培訓、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等,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使之成為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橋梁、校企合作的載體、產學研結合的平臺。
(三)效益性原則。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應與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專業和培養規模相匹配,大限度地保證學員獲得足夠時間的、高質量“真刀真槍”的實際技能訓練。基地建設要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實訓基地管理使用的長效機制。要創新實訓基地建設理念,實現共同投資、互惠互利,提高實訓基地的投資效益。在實訓基地的管理上,要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實訓基地內部管理制度,普遍建立起包括技術管理、設備管理、人員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與其它各項管理在內的各項制度,使實訓基地做到人員結構合理,崗位職責明確,運行規范有序,考核辦法完備。
(四)持續性原則。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必須高度重視項目的持續運行能力,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實訓基地的軟、硬件建設水平和服務能力。創新實訓基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實訓基地建設質量,使其成為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教育培訓中心。
(五)動態發展原則。對于基地建設規范、質量好,示范、輻射作用顯著的實訓基地,省財政將連續資助,支持其進一步提高水平和擴大規模。專業性基地可以發展為區域性,區域性基地可以發展為綜合性。對于基地建設達到國家級基地建設標準要求的擇優向教育部推薦。對于建設不規范、共享作用不顯著、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不健全的實訓基地,將進行動態淘汰。
四、實訓基地的布局
實訓基地的布局優先考慮我省經濟發展戰略急需的專業和地區,優先考慮社會急需的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專業,優先考慮相關職業院校比較集中、能夠形成資源共享機制的區域。要緊密結合我省和學校所在地區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統籌規劃中心城市和縣級實訓基地建設。中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重點向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傾斜,原則上有條件的縣(市、區)都要布點建設;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要力爭上規模、上水平。在專業選擇上,既要保證重點,又要兼顧地方特色專業。在專業布局上充分考慮與區域發展和區域人才資源開發重點相適應的專業領域。并統籌協調不同層次(高職、中職)、不同類型(公辦、民辦)和不同功能(學歷教育、社會培訓)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確定實訓基地的布局。
(一)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圍繞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和支柱產業發展的需要,主要在已公布的省級十大實訓基地的基礎上進行建設。
(二)區域性實訓基地建設:主要在為我省加快制造業強省建設的七大產業鏈和半島制造業基地的五大產業群服務的職業院校中確定。圍繞加快制造業強省建設,針對每一產業鏈(群)遴選確定2-4處職業院校實訓基地進行建設。
(三)專業性實訓基地建設:主要根據全省、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尤其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對技能型緊缺人才需求情況在職業院校和企業中確定。2006年專業布局重點在數控技術、汽車維修技術、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電工電子技術、建筑技術、高級護理、生物技術應用、煤礦安全等專業。
五、實訓基地建設的職業院校應具備條件及要求
(一)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院校必須是省部級以上重點職業院校。院校建設要適應我省產業布局調整的需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市場的辦學方向,教育教學質量高,辦學效益好,能夠在辦學模式的創新、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師資培養等方面,在當地乃至全省起骨干和示范作用,能帶動全省職業教育整體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的提高。
(二)辦學規模大。已初步形成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的辦學格局。全日制學歷教育在校生人數達3000人以上,年培訓在1000人次以上;畢業生質量好,學歷教育畢業生中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高,就業率達95%以上;辦學特色鮮明,注重改革創新,教學教研成果多。
(三)辦學條件好。有滿足各專業教學必需的設備,設備的配置要與現代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相適應,學校信息化程度高,有良好的育人環境。師資隊伍結構合理,“雙師型”教師占60%以上。
(四)學校在辦學方向、辦學體制、管理機制、用人機制、專業設置、課程體系等方面改革力度大,成績顯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實行校企結合、產教結合,大力開展“訂單”培養,企業參與辦學程度高,特別是在開展社會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方面成績顯著。重視辦學模式創新,與市場、企業的結合密切,辦學形式長短結合,靈活多樣。
(五)深化教學改革。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培訓項目和學習者的需要,采取靈活的學制和不同的學習方式,實行學分制。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改革課程和教學內容,教學質量高。
(六)校企合作成效顯著。有與多家企業合作的穩定關系,至少與1家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企業參與院校的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并根據實際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問題等。
六、保障措施
(一)各市要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對促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意義,相關部門要密切合作,切實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工作的協調和領導。組織有關專家開展相關領域人力資源需求的調研,統籌規劃,科學制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總體規劃和分年度實施方案,在此基礎上擇優確定省級實訓基地建設的職業院校,根據省級實訓基地建設的辦法啟動市級實訓基地建設。
(二)實訓基地的經費投入!笆晃濉逼陂g,各級地方政府安排的職業教育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各地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于職業教育的資金,主要用于實訓基地試驗、實習設備的更新和基地建設。省財政安排的用于經濟欠發達縣的職業教育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職業院校實驗儀器和實訓設備的購置。省財政不斷加大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實訓基地建設。各市、縣財政部門也要安排增加職業教育專項資金,鼓勵職業院校積極吸納社會資金用于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實現實訓基地投入的多元化。
(三)承擔實訓基地建設的職業院校和企業,要建立專業教師定期輪訓制度,支持教師到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進行實習和工作實踐,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聘請生產和服務一線技術人員、技師等擔任兼職教師,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我省國家重點建設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將對承擔實訓基地建設學校的骨干教師進行輪訓。要積極創造條件,選拔和組織相關緊缺專業領域的骨干教師出國進修。
(四)實訓基地的管理與監督。為了確保實訓基地建設的順利實施,實行由省教育廳、財政廳、經貿委,地方政府和建設單位共同管理的三級管理體制,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省教育廳、省經貿委負責基地建設的運行和質量監督,省財政廳負責省財政引導性投入、獎勵性資金投入和地方政府建設經費的到位和使用管理與監督;地方政府負責建設經費落實以及基地建設用地、基礎設施建設、人員保障等工作。
(五)實訓基地的審批。實訓基地建設實行立項審批制度。申報省級實訓基地的職業院;蚱髽I要科學制定《省級實訓基地建設實施方案》,認真填寫申報表。省成立專家小組,負責評審各市申報的基地建設立項材料。對辦學方向明確、建設效果明顯、輻射作用廣泛、管理運行機制較成熟的申報項目,給予優先考慮。對被確定立項的基地,省將實行動態管理,定期組織專家進行檢查評估,對達到標準要求的基地,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和省經貿委共同向社會公布,共同掛牌確認。對于不符合條件要求的基地實行淘汰,同時對經過自身努力達到條件要求的基地,經評估后可納入省級實訓基地建設管理。
二○○五年十二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