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記者從山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獲悉,2011年山東省醫改工作重點確定。
城鎮居民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今年將達到200元
進一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城鎮居民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今年將達到200元,城鄉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完善醫保報銷政策,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要提高到70%左右,鄉鎮衛生院住院費用中基本藥物報銷比例要達到85%以上,統籌基金支付封頂線要達到當地人均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萬元。資助困難人群范圍要從低保對象、五保戶擴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難群眾。全面提高城鄉醫療救助水平,逐步降低、取消起付線,政策范圍內住院自付費用救助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發揮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供需雙方的引導和對醫藥費用的制約作用,基本實現職工、城鎮居民醫保市級統籌,鼓勵有條件的市實現新農合市級統籌。
6月底實現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全覆蓋
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今年6月底在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實現制度全覆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鄉級衛生醫療機構新農合基本藥物住院報銷比例不低于85%。
全面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建立新的運行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村衛生室和非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納入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進行合理補償。
明年每個鄉鎮衛生院都有全科醫生
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確保每個人口超過30萬的縣至少有1所達到二級甲等水平的縣級醫院,有1至3所達標的中心鄉鎮衛生院,每個街道都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服務要覆蓋到每個行政村。大力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研究制定具體辦法,為鄉鎮衛生院招收定向免費醫學生;安排400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在崗人員進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分別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培訓醫療衛生人員1.5萬人次和5萬人次,力爭到2012年實現全省每個鄉鎮衛生院、每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
65歲以上老人每年進行健康調查和體檢
大力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今年提高到人均25元。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電子建檔率達到50%左右,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每年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體格檢查,高血壓、糖尿病管理人數分別提高到398萬人、119萬人,為5萬例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開展復明手術,建設13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重點支持19所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建設。
公立醫院特需服務不得超過醫療資源的10%
切實抓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深入推進試點城市公立醫院改革。濰坊、東營兩市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形成綜合改革經驗,深化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提高醫療體系整體效率。積極推進縣級醫院綜合改革。未承擔國家和省試點的15個市,要選擇1家縣級醫院進行以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績效考核、優質護理服務等為重點的綜合改革試點,完善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內部運行機制,方便群眾就醫。醫師多點執業試點范圍擴大到所有有條件的城市,增加試點地區醫師執業地點數量,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間合理流動。實施“強基工程”,推行城市三級醫院向縣級醫院輪換派駐醫生制度,每個縣不少于1所醫院,每所醫院不少于5名醫生,安排110名縣級醫院骨干人員到三級醫院進修學習,三級醫院與對口的縣級醫院建立遠程醫療系統。在全省20%的縣(市)推進縣鄉縱向技術合作,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整體效率。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普通醫療機構,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高端醫療機構,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得超過本院醫療服務資源的10%,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形成良性競爭機制,激發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