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福山區技工學校有針對性地引進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思想,體現出職業元素、企業元素、產業元素,增加有關職業精神、職業理念、職業操守、職業態度、職業技術等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按照企業的綜合需求,有目標地培養學生,以便學生在校園就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觸摸到市場的“脈搏”。應引導學生對不同企業文化進行認知學習,使學生了解不同企業的文化,認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特點,引入企業組織、企業制度、企業管理方法、企業標準、企業行為規范,與行業發展趨勢相一致,使學生具備現代企業員工的基本素質,增強學生對未來任職企業的文化認同感。有了這種文化認同感,學生就能根據企業文化的要求,自覺、主動地對自己的行為、思維方式進行調整,使自己盡快融入新的組織中,適應新環境的要求,實現由學生向員工的角色轉換。
(二)煙臺市福山區技工學校加強學校職業指導隊伍的職業化。
職業指導人員的素質決定著職業指導的效果。因此,煙臺市福山區技工學校培養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專兼結合的職業指導隊伍,為學生提供全程性、系統化和專業化的職業指導。作為職業人的培養者,必須有對相關職業活動的體驗,例如到酒店進行考察,定期進入企業進行職業實踐活動。教師參加頂崗實習,并對各職業的職業標準、職業活動規律進行深入探究,才能更好地擔負起培養學生的重任。
(三)煙臺市福山區技工學校確立多層次、多方面的滲透式職業意識教育模式。
煙臺市福山區技工學校職業意識教育可采取內外結合的方式,包括課堂內的指引和課堂外的滲透。
課堂教學應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訓練。以《客房服務與管理》為例,針對當今旅游業發展迅速、酒店業發展日新月異、客房設計越來越有特色的現狀,可安排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查閱圖書、參觀酒店等多種途徑來了解特色客房或客房設計的新趨勢。這樣,不僅可以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酒店,更可以強化學生學習意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客房服務教學中,可通過模擬相關服務,開展情境教學,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合作意識,培養學生服從、主動服務意識;在vip接待設計教學中,可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等等。教師應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找準結合點,以案例等載體、以項目教學方法作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訓練。
課堂外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這是非常有效的培養方式。如在煙臺市福山區技工學校中可以開展“酒店技能大賽”、“英語口語大賽”等,這些比賽與職業實踐聯系緊密,可由學生社團策劃組織,以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加強學生責任心。還可實行模塊化教學,讓學生在酒店進行為期1~2個月頂崗工作,將餐飲、客房、前廳等課程融入實踐中,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使學生活學活用知識,加強應變能力。此外,應鼓勵學生多參與企業或社會舉辦的大型活動,例如亞運村的接待服務項目、企業的開業典禮。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開闊眼界,還可以讓學生掌握酒店的綜合知識,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過渡。
學生若能在平時課堂內外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技巧,善于主動了解酒店情況,到企業后就能更快地適應工作要求。
(四)煙臺市福山區技工學校以職業生涯設計為切入點,構建職業意識教育內容體系
煙臺市福山區技工學校學生已經進入職業準備階段,即將走上社會,開始職業生涯。然而,他們大多數并不了解社會、也不真正熟悉職業生活。因此,煙臺市福山區技工學校的職業生涯教育要引導學生從職業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明白適合自己的職業才是好的職業,找到自身素質與即將從事的職業的素質要求間的差距,為即將從事的職業做好準備。煙臺市福山區技工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落腳點在于幫助每個學生找到完善自我的目標,主動適應職業需要。對學生而言,規劃和設計自己的人生方向,是職業意識提高的重要內因。
部分酒店專業學生在進入行業之前,認為酒店業無限風光;進入行業接觸實際工作后,發現與期望值相距較遠,甚至有一些“低人一等”的感覺,在實習工作中出現不穩定情緒。因此,教師必須在校企合作中將職業生涯設計輔導延伸到酒店中,將課堂延伸至實習期,不僅要有煙臺市福山區技工學校教師的悉心指導,更可以聘請酒店員工現身說法,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難題,樹立職業價值觀,達到校企“雙贏”。
在職業生涯教育中,既要幫助學生在分析發展條件時發現自己的優勢和長處,相信在這一行里能成才,又要鼓勵學生找到自己與職業要求的差距和短處,努力按照即將從事的職業對從業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質,這是職業學校通過職業生涯教育加強德育的重要目標。職業學校的職業生涯教育,必須引導學生熱愛所學專業,增強職業生涯成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從自卑、自棄向自信、自強轉化,形成發自內心的學習動力,增強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自覺性,積極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和就業創業的準備。
職業意識教育是一個全程化、系統化的過程,職業意識的形成是長期積淀的結果。因此,職業意識教育必然是一種養成教育,必須把它作為一項內容、形式、過程相統一的系統工程在各學年中全面推進,從而形成循序漸進的、系統的職業意識教育體系。